增进健康福祉 建设美丽家园我县被国家爱卫办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发布时间:2018-06-14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共享发展”理念,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科学组织、广泛动员,重点突破、综合整治,实现了城市基础环卫设施大幅改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持续提升,先后成功创成国家级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乡镇17个、市级以上卫生村119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47个,2017年7月14日,我县被国家爱卫办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
一、凝聚人心,汇聚共识,全县上下共举共建。一是坚持高位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创卫”指挥部,下设了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组织、协调、宣传、调度、督查、指导等工作,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创建责任,确定专人负责,为全面推进创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把“创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2次,解决重难点问题23个,并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社区、主次干道,县直107个单位分包背街小巷制度,实施县、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与17个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卫”工作格局。三是坚持高位督查。出台了创卫工作《督查方案》、《考核办法》、《奖惩及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日督查、周评比、月汇总,实施红黑旗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把脉重点,建立体系,实行创建任务定量定责管理。一是抓实全民健康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设立专栏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行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健康生活素质。目前全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二是抓牢传染病防治。加大传染病执法监督、疫情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力度,严防突发传染病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各医院设立传染病管理部门,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报告体系,确保病源早发现、早控制、早隔离、早治疗、早管理,有效控制医院传染病感染发生率。目前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多年来无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3年来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三是抓细病媒生物防制。持续开展病媒生物防治专项整治,督促各单位、各街道社区组建专业“四害”消杀队伍,在居民小区、公园游园等重点公共场所安装毒饵洞2万个,投放鼠药5吨,在农贸市场、公厕、车站等重点区域安装防蚊蝇和防鼠设施进行集中消杀,确保病媒生物密度始终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四是抓严食品安全管理。加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常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确保“三防”设施和消毒覆盖率达到100%,严防各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宣传推介,加强交流,营造文明卫生新风尚。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文明素质,目前已在电视台播放“创卫”专题28期、刊发报纸46期、手机报35期,设置宣传画廊50余条、专栏400余个、大型宣传牌300余处、标语2000余条,开展了“无烟日”、“爱国卫生宣传月”、“徒步万米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发放《倡导卫生文明新风共建幸福美丽方城—致全县广大居民的一封信》10万余份,形成了“人人讲文明、合力共创卫”的良好氛围。
四、专项攻坚,全面整治,打造整洁优美卫生新环境。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对城区主次干道实行全方位、全天侯保洁,严防城区及周边道路各类道路扬尘污染;设置城区建筑工地建筑围挡,杜绝工程车辆带泥上路,有效治理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道路抛洒和交通运输扬尘污染等问题。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管理,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目前城区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密闭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二是强化人居环境整治。以老城区改造为重点,以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在城区、城乡结合部大力实施“洁化、美化”工程,治理居民楼院163处、背街小巷128条,外迁废品收购站、畜禽养殖企业35户,拆除旱厕746座。三是强化卫生执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各行业卫生制度及公共用具消毒操作程序,纠正出店占道经营行为450余家,取缔无证照流动摊点170余处,从业人员体检和卫生许可证办理监督覆盖率达到100%,近3年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五、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拓展城市生态涵养、引资引智新功能。一是实施市政提升工程。把创卫工作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年均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实施公路桥梁、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度和承载力辐射力。目前已硬化背街小巷128条,修补道路1.25万平方米、人行道3000多平方米,更新路沿石2000多米,公厕达到63座,垃圾中转站达到12座,新建粪便无害化处理厂1座、增添环卫清扫运输车辆5台,配备垃圾箱1000个、果皮箱1200多个。二是实施绿化工程。坚持“见缝插绿、拆墙造绿、挤地造绿、沿路增绿、应绿尽绿”,开展主次干道和绿地游园提质行动,改造提升休闲广场3个,公园、游园、休闲绿地31个,城区公共绿地总面积达3000亩,实现了每800米到1000米1个绿地游园的目标。高标准建设了南水北调垭口湿地公园、61公里沿渠绿色廊道和花亭路、县城至七峰山旅游公路、七峰大道三条绿色景观大道,形成了绿地均衡布局、环城绿荫围绕、道路绿带相连的城市绿化景观。三是实施亮化工程。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设计、节能环保”的原则,大力实施“内河两岸、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绿化带和临街建筑一街一景”亮化工程,城区亮灯率达到99%。同时由城区向周边乡镇伸延,二郎庙、杨集、券桥等乡镇通道亮化总里程达到33公里。四是实施市容美化工程。围绕旧楼体、墙体、门店、招牌等市容“四旧”,开展市容街景、临街污染店面、街道乱扯乱挂、户外广告整治和临街建筑立面美化改造,清理破损、陈旧广告牌、灯箱、“牛皮癣”1.5万处,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进行了墙体粉饰。五是实施街道畅通工程。以完善交通标识、治乱、治堵为重点,实行107个县直单位路长责任制,协管城市交通、维持秩序,取缔“红三轮”3500余辆,彻底改变了车辆乱停乱放、违章行驶等现象,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供稿 白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