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方城县“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2-05-07

方城县“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豫发〔2020〕1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的意见》(豫教发规〔2021〕19号)文件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中小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与城镇化水平相适应。结合实际县情,秉持多规合一,充分衔接2016年7月通过省建设厅评审的《方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纲要》及《方城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等规划成果内容,落实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中制定相应目标的需求,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县情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下辖14镇、1乡、4个街道,共569个行政村。

二、“十三五”期间专项规划实施情况及现状分析

1.“十三五”期间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系统有各级各类学校651所,其中包括公办普高4所、职高1所(中等职业学校)、公办初中30所、公办小学465所、九年一贯制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2所,民办学校14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36所、幼儿园102所)。全县在校生共237647人,其中幼儿38015人,小学生119164人,初中生58638人,高中生 17549人,中职生4281人。

2.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方城是一个教育大县,自古就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望非常热切。“十三五”以来,全县加大发展教育的财政性投入,重点保证了教师队伍补进、教育资源整合、职业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基础建设支出,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但与中央、省、市加快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与全县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面临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人才队伍年龄、学科结构尚待进一步调整优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全民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等挑战和问题,破解这些难题,只有靠改革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切实增强推进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但也清醒的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匹配

一方面是城镇化使农村生源向城镇的涌入,另一方面城镇教育建设较慢。这种对比就造成了生源分布的不均衡,同时过分集中的学生,造成了城区和部分乡镇的大班额现象,也使得农村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办学困难,制约了方城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2.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问题

从全县来看,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学校存在私自向外校和系统外抽借教师现象,加剧了部分学校教师不足,挫伤了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近城学校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教师数量多,工作量偏少,边远偏僻学校教师工作量大,新教师难以驻留。以上种种造成了部分学校教师资源紧缺的现象,无法通过增加班数来减少班额。

3.生源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跳跃式增长。从县域范围来看,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资源配置等方面都高于农村学校,这进一步造成了生源跨越学区分布向这些学校涌入,学生过分局部集中导致大班额现象。

三、“十三五”期间县域内教学点、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的数量和容纳学位情况

1.初中

全县原有初中31所,容纳学生52281人。本次调整,需增设1所,增加学位3000个,位于城区。

调整后全县需设初中32所,其中现有31所,新建1所。

2.九年一贯制

全县原有九年制学校3所,容纳学生3025人。本次调整,需增设7所,增加小学学位10800个,增加初中学位12900个,该7所学校均位于城区。

调整后全县需设九年一贯制10所,其中现有3所,新建7所。

3.小学及教学点

全县原有小学197所,教学点247个,容纳学生86336人。本次调整,撤销小学11所,撤销教学点2个;小学撤销转为教学点20所,教学点恢复小学2所;迁建小学一所,增设3所小学,增加小学学位4320个,该3所学校均位于城区。

调整后全县需设小学171所,教学点263个。

四、五年布局调整学校情况

“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学校11所,迁建1所;计划教学点转设小学4所,小学转设九年制1所,初中转设九年制1所;小学转设教学点31所;小学转设幼儿园31所,其中小学转为幼儿园13所,教学点转设为幼儿园18所;撤销学校46所,含撤销小学30所,撤销教学点16所。

根据城区建设规划,新建九年一贯制小学7所,新建小学3所,新建初中1所;按照占地面积,可新增教学班648班(小学336班,初中312班),新增学位31020个(小学学位15120个,初中学位15900个);二郎庙镇需迁建小学一所。

各乡镇转设及撤销情况,拐河镇小学转设教学点3所,教学点转设幼儿园18所,撤销教学点9所;柳河镇教学点转设小学1所,小学转设教学点2所;杨楼镇撤销教学点3所;博望镇小学转设教学点7所;独树镇撤销小学2所;

四里店镇10所小学撤销,小学转设九年制学校1所;清河镇小学转设教学点4所,小学转设幼儿园13所;二郎庙镇初中转设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转设教学点7所,撤销小学4所、教学点2所;小史店镇教学点转设小学3所;古庄店镇小学转设教学点8所,撤销小学14所,撤销教学点2所;杨集镇、赵河镇、广阳镇、券桥镇、袁店乡无撤销及转设。县域二郎庙镇需迁建小学一所。

五、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在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环节中的办法和程序

“十四五”农村学校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由各地乡镇政府牵头,召集村镇、土地、财政、教育等部门共同商议,本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安排。乡镇政府负责安排村镇和教育部门进行规划,并安排土地部门对学校规划的土地调整为建设性用地,对于确需撤并的学校和教学点,征求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和行政村负责人的意见,严格保障群众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各乡镇规划后的学校布局在乡镇政府和人员密集位置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进行上报,由教育局进行汇总并且上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积极拓宽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一是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二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收用于城市学校建设的15%部分;三是土地出让收益金中用于教育事业的10%部分;四是吸收社会资金;五是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用于学校建设。

(二)出台优惠政策出台中小学校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免建设规费、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为学校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中小学校规划建设规费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并且有浮动的,按规定标准的30%至50%收取,有上下限的,按不超过下限的标准收取,有条件的可以免收。

(三)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县土地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挤出”规划空间,将未纳入规划的新增中小学校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未正式下达前,可预支部分计划指标保障各地急需开工的中小学项目。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宅区统筹解决。

(四)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编制部门定期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通过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原则上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

(五)加强舆论宣传。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与小学结合成片统筹管理,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管理模式、设施设备、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内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方面优先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在教师增编和选调工作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需要,在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方面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

 

 附件:2020年方城县学校现状分布图

       2025年方城县学校新建、迁建进展图

       2025年方城县学校规划分布图

主办:方城县宣传网络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县凤瑞路266号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220001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35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006号

邮编:473200   举报电话: 0377-67266959      举报邮箱:fcxgo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