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实事工程

光荣社助力“大生态” 绿色梦筑就“小上海”

发布时间:2019-10-16

光荣社助力“大生态”  绿色梦筑就“小上海”

——拐河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变”实践探索

 

拐河镇是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河南省水美乡村、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五星级小城镇、中州名镇。近年来,拐河镇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思路,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光荣社为依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努力推动休闲农业、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打造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生态循环为一体的“光荣社+农产花旅”示范村、专业基地和田园综合体,让田区变园区、农区变景区、荒山变林区、新村变展区,实现“荒山秃岭变绿嶂、山岗薄地变沃土、自然山水变胜景”的美丽嬗变,走出一条从颜值到品质的乡村蜕变之路,精心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一、立足大生态,用足用活资源禀赋,推动荒山秃岭变绿嶂

拐河镇作为典型山区,有荒山6万多亩。近年来,拐河镇坚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结合山水特色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光荣社盘活荒山资源,科学施策,强化规划,把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美化乡村生态环境,全力铸就“荒山秃岭变绿嶂”的绿色梦。一是加强领导,全面排查。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荒山摸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位置清楚、面积清楚、地貌清楚、权属清楚”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对镇域内可利用荒山进行全面排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全面排查登记的基础上,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总体思路,致力发展壮大光荣社,对全镇所有荒山进行整体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分片分区域确定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荒山植绿工作。三是强化落实,典型带动。加强工作统筹,由镇林业部门牵头,加强人员配置,全方位开展“河道补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立体绿化”等植绿护绿行动,累计绿化荒山近5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全镇生态环境,为守住“绿水青山”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示范带动,以管理区为单位,每个管理区选取一个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给予支持鼓励,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发展格局。其中,拐河镇西管理区韭菜岭下共有荒山近万亩,该镇通过招引鹏迈农牧公司入驻,采取“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一体”的发展方式,以光荣社为依托,将贫困户链接到产业发展中,连片开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着力打造“群岭处处披绿装、荒山周边尽春色”的万亩花香果海,以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依托光荣社,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山岗薄地变沃土

耕地少、产量低是山区群众致贫的主要因素。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拐河镇依托35个村级光荣社,转变发展思路,调优产业结构,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联络、动员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土地效益,增加群众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偏远地区扶贫工作由传统式“输血”到产业“造血”的转变,为群众脱贫致富找准了出路。一是变粮为油促增收。结合镇域土地分布特点,深度研究市场行情和走向,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确定以发展种植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为主的思路,积极争取“油花轮作”项目,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植种粮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土地全部交由村级光荣社统一经营管理,激发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全镇种植油菜近2万亩、花生4万亩,培育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40余家,花生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0%以上,油料作物收益比粮食作物收益净增收5000多万元。推广种植高油酸花生近3000亩,覆盖全镇所有贫困人口,贫困群众每年每户人均分红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变粮为果提效益。对镇域内不适宜种植普通农作物的山岗薄地,坚持与荒山植绿相结合,大力推广果树种植,鼓励果农和种植大户开展土地流转承包,引进种植适合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质果类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止目前,全镇共种植桃类2.4万多亩,其中,紫桃2000余亩、油桃4000余亩、黄桃2000余亩、白桃6000余亩、冬桃近万亩,实现了四季有鲜桃的全时节供应。三是变粮为花增颜值。近几年,拐河镇以花为媒,以节会为载体,以乡村旅游、特色民俗文化为内涵, 将特色自然资源优势、民俗文化、绿色生态等元素植入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生态循环等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并通过举办“梨花节”“向日葵花节”“油菜花节”“桃花节”等旅游节会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展示本地特色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干农家活”,带动周边采摘园、农家乐、民俗宾馆等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围绕生态抓、结构围绕绿色调、功能围绕资源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格局,打响拐河旅游品牌。

三、扮靓小上海,提升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推动自然山水变胜景

该镇持续培育生态优势,一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植绿护绿,厚植生态底蕴。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严厉打击毁林采石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努力实现乡村美、乡村绿、乡村富。一是护绿保存量。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核心和支撑点,坚决抛弃“靠山吃矿、靠山吃砂、靠山吃林”发展模式,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毁林烧炭、毁林开矿等违法行为,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现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8%。二是扩绿增容量。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作为打造生态优先发展小镇的重要举措,统筹考虑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比例,相互贯通,协调发展,近年来累计引资近亿元,完成澧河综合治理和1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全省规模较大的液压钢板坝,新增湿地近万亩,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建绿显效益。按照森林河南“三增四转五统筹”要求,镇里专门成立集体护林队,在徐沟林场、杨家庄野生槐花林等地建起护林房,扶持发展规模化生态林场和乡村林场,引导当地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四是积极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该镇建立了“塘长制”,制定一塘一策,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规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坑塘治理54处,年底前完成整治33处。通过做活山水文章,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有山水变胜景,坑塘堰坝重现荷塘月色蝉噪蛙鸣,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美丽乡村景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                          (供稿 王小柯)


主办:方城县宣传网络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县凤瑞路266号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220001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35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006号

邮编:473200   举报电话: 0377-67266959      举报邮箱:fcxgo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