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城乡建设

立足生态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 四里店镇建管并重厚植乡村“生态绿”

发布时间:2019-10-16

立足生态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

四里店镇建管并重厚植乡村“生态绿”

 

近年来,四里店镇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一亩田地保口粮、三亩荒山做文章”的思路,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创建全国特色小镇为目标,着力实施了“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果药富镇、人才强镇”四大战略, 探索建立了以休闲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治理为一体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发展之路,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一、规划引领、产业带动、集聚优势,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

一是规划先行,山野变田园。按照“城乡融合、设计科学、一村一品、资源整合”的思路,积极培育农村新型产业体。根据各行政村不同的文化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实施 “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做到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配套设施完善,分区衔接有序。充分挖掘田园风光,引导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养生等农业产业,培育特色种植、消费农园、农耕体验、采摘观赏、民宿服务、休闲养生等新经济业态,推动农业资源景区化,让乡村山水真正成为带动群众获得幸福的金山银山。二是产业带动,产品变商品。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开发建设骊山鲤鱼垛金船寺、楚长城、维么寺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样板,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创建一批星级示范村、精品田园综合体等旅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农业+旅游+光荣社+企业”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现代农业合作社,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对农业精深加工产品、有机农产品、畜禽加工等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商品注册,打造高品质、多元化、特色化农业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让农产品成为畅销商品。三是筑巢引凤,山区变宝地。建立四里店镇在外企业家联谊机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返乡创业座谈会,全面宣传返乡创业典型,展示创业成果。同时,结合本地域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做好资源、项目推介和人才招引,开通绿色通道,在项目、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培育出一大批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的致富能手和带头人,有效调动返乡人员的创业积极性,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18年,全年吸引回乡创业人员50多人,建立余庄千亩香菇创业园、千亩桑蚕创业园等创业园5个,高标准建设就业车间、就业基地56个。四是土地托管,村民变股民。积极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农村新型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土地进行整合,建立神林、秦家庄、小店庄等光荣互助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通过资金、土地、果园、林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8年,该镇38个行政村共成立联合光荣社39个,入股土地3872亩,受益贫困户920户,分红80.75万元。其中,有18个村土地全部托管给企业或新兴经济体。

二、挖掘优势,培育特色,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

一是构建特色绿色产业体系。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在“山、水、文、旅”上做文章,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强化政府主导,采用“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培养种植大户等方法,引领带动发展薄壳核桃、香菇、养蚕、黄金梨、白桃、葡萄、果桑、苗圃、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业,精心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完善供种、培育、销售、购销和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链条,逐步调优产业结构,实现特色绿色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拓宽农民增收获利渠道。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以余庄村为中心建立“万亩柞蚕养殖基地”、“千亩蚕桑基地”,种植桑树5000余亩,积极培育“七彩蚕”、桑蚕、秋蚕等新品种,形成了桑树种植、桑蚕养殖、桑叶茶、桑叶粉、桑叶面条、蚕丝被、蚕蛹多元化完整产业链,辐射带动1000多户蚕农致富增收;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业,建成千亩香菇创业园,发展寺后村—善庄村、老模沟村—庹庄村两个香菇种植带,全镇香菇种植大户已超过1200多户,培育香菇3000万棒(袋),从业群众1万余人,年产值达5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碾盘庄、干沟村、何庄、秦家庄、小康庄、白庙沟等村建立薄壳核桃、白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经济带和基地,发展薄壳核桃12000余亩,栽培优质白桃3000余亩,种植名贵风景树3000余亩,其它特色林果10000余亩,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元以上,逐步形成了镇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和种养基地、户有致富门路、民有活干能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三是加快要素集聚,推动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力争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大型企业入驻集聚区。完善余庄“蚕菇桑”创业园区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以市、县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工作为契机,吸引人才下乡进村创业、就地就近就业,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产业发展。四是打造居民望山见水忆乡愁好去处。充分发掘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鲤鱼垛、金船寺、骊山老姆庵、晒衣山四个旅游景点,使之与七十二潭景区和七峰山景区串珠成串,形成旅游产业带,打造方城旅游精品线路。其中,“状元川”景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800万元,逐步建设健康游步道路、观光车道路、玉皇顶门前广场、高空玻璃悬廊等项目,同时种植紫荆树4500亩,护坡植被,改善山区环境面貌。

三、统筹推进,建管并重,扮靓颜值,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统筹推进“一体五翼”建设。加强中心集镇建设力度,完善“一河两区三园”发展规划,加快滨河南路绿化美化进程,提升改造省道鲁姚路镇区段,高标准建设南山公园,推进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及规划展示馆建设,新修完成村村通道路80公里,护坡20公里,辐射带动神林、焦庄、双桥、维么寺四个小型集镇和湾潭水库旅游区建设步伐,提升镇区品味,改善居住环境。二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四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三拆一改两治”等工作,实施工业企业、扬尘、秸秆禁烧等环境问题治理管控措施,大力惩治非法采砂、非法伐林、烧炭等行为,已累计开展专项打击活动4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次,共拆卸钩机铲车电路板40多件,扣押钩机铲车16台,向有关部门移交案件线索4起,依法取缔非法采砂加工点9个,拆除在烧炭窑130余座。在守牢生态红线的同时,建成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乡村绿色永不褪色。三是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快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实施镇区管网改造工程;建立生活垃圾网格化长效监管机制,明确镇、村、户三级责任,建设垃圾中转站4个,购置垃圾清运车9辆,垃圾转运箱352个,各行政村日出动公益岗位人员600余人,专项清理垃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以三关庙村为改厕试点,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模式,全镇8个施工队同时开工建设,共完成三格式化粪池500余个,努力实现农村户厕无害化处理,改善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打造山青水绿天蓝新农村。                      (供稿  柴萌)

    


主办:方城县宣传网络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县凤瑞路266号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220001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35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006号

邮编:473200   举报电话: 0377-67266959      举报邮箱:fcxgo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