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方城县独树镇简介

发布时间:2022-10-19

独树镇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部,直属方城县,距县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径112.3°,北纬33.2°,地处南阳——平顶山两市经济发展的结合部,东北邻叶县保安镇,东南邻本县杨楼镇,西部和西北与本县杨集镇接壤,北部与本县拐河镇邻近,南面及西南与本县古庄店镇毗邻,总面积232平方公里,气候特征突出,境内地势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区、岗丘区和平原,土地肥沃,田园分布错落有致。全镇辖44个行政村,265个自然村,4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8.8万人,耕地面积13.4万亩。全镇文化底蕴丰厚,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道教文化。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镇、中州名镇、南阳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五星级城镇、50强镇、文明集镇、卫生乡镇、园林乡镇和环境优美小城镇。

一、红色教育基地——“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战斗遗址”

在距镇区东北6公里处的七里岗,是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战斗遗址。1934年的一个风雪夜,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高举“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北进陕北,在这里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展开鏖战,为大部队挺进陕北赢得战机和时间,近百名战士长眠于此,之后包括砚山铺在内附近独树的村民们,将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就近掩埋。

1996年11月,经中央办公厅批准,在独树镇战斗遗址上,修建“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1997年11月26日纪念碑落成,纪念碑主体区和周边设施共占地面积9.9亩。2000年9月25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对散葬烈士纪念场所保护管理的要求,在纪念碑周围征用建设用地12亩,着手将全县散葬烈士迁入,目前陵内共安葬有名、无名烈士495位,成为泽被后人的红色教育基地。2016年5月,方城县财政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纪念碑主体进行大型维护,并对周边设施进行修缮和平整。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将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上升到更高的历史地位。

二、千年烽火狼烟处——“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位于独树镇北15公里处,中信庄村。东边为黄石山西麓擂鼓台、北岭头诸峰,西边为伏牛山东麓的对门山、旗杆山诸峰,东西山峰并列,两山夹峙,形势险要,楚长城从此横跨,成为隘道,为战国时期楚国通往中原的重要关隘。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结构独特,西部垒墙为固,东部连山相接,南北城墙为两道防线配置,完全是军事要塞体制。北城墙长810米,南城墙长640米,南北城墙相距250-380米,墙体残高1.5-3米,底部宽10米,顶部宽1.5米,南城墙北侧有7个土台,面积均为12米见方,似为城堡遗迹,西侧也有两道土城墙,全长约400米,1981年出土的铜戈、铜镞均为战国器物,是考证楚长城的可靠依据。楚长城的修筑比秦长城早400多年,楚长城的连线至少比秦长城早了半个多世纪,因而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2000年楚长城大关口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奇骏秀美——“黄石山”

黄石山俗称小顶山,位于独树镇北9公里处,海拔716.8米,山势雄浑,峰险洞幽,怪石突兀,群山拱之。相传道教仙翁黄石公在此传兵书于张良,葛玄仙翁、真武帝君(俗称祖师爷)、张三丰等先后飞升或修炼于此,故称黄石山、北武当山。山上庙观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唐时名方城寺,至明代最盛,李白、元丹丘曾在此对酒谈玄,是豫西南著名的道教圣地。景区经过历代修复,形成了七宫二观、二庵十七殿、二桥四堂庙、五洞一街、三道天门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主要景点有映仙湖、桃花庵、状元桥、真武庙、八角井、古银杏树、真武殿、万寿宫等。

四、历史文化明珠——“扳倒井”

扳倒井,位于独树镇西4公里处,南距S103线1公里。这里井泉从平地涌出,清澈甘甜,周围井亭俊秀,古木挺拔,光武帝庙肃穆庄严,荷花池边垂柳依依,是一处观赏性极强的名胜古迹。

据史志记载: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北征王莽时,路过此处,军士渴甚,急思水饮,见村中乱石间有水细溢,遂掘石而得泉,清洌甘美,后村人于此凿井。井上建亭,砖石结构,其井沿、井台、亭柱、亭栏全用蒲山玉石雕凿而成。井北建光武庙,占地3850平方米,山门三间、卷棚三间、大殿三间,内塑光武像和云台28宿像,殿东道房院,三进深宅,院东为古驿站的接官厅,又名“玉照堂”,为当今中华第一古驿站。光武庙内古柏参天,翠柳红墙,错落映衬,自古以来,向为达官显贵、骚客书家憩息之所,或泼墨书画,或吟咏题诗。于谦、林则徐、傅寿彤、顾嘉衡等先后驻足于此,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章。

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方城石猴”

“方城石猴”产自独树镇砚山铺村,具有传统的手工技艺、独特的外形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2007年“方城石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属于民俗信仰中的“猴图腾”崇拜,视猴为驱邪、纳福的神灵,并以“石猴”与“时候”的谐音而产生的“吉祥文化”。很久以前当地就有“砚山铺的姑娘不纺纱,人人刻猴磨砚瓦”的美传。石猴的雕刻活动始于北宋,兴于明清,盛于民国时期,购买4

踊跃,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雕刻艺术日臻完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目前流行的作品种类繁多,寓意深远。从着色上区分,有不上漆、不着色质地朴素的静猴,有只上漆、不着色的素猴,还有既上漆又着色的彩猴;从表现内容上来划分,有寓意“祖师封侯”的“单猴”,有寓意“辈辈封侯”的“母猴背小猴”,有寓意“马上封侯”的“骑马猴”等。王中义先生作为全国唯一的“方城石猴”雕刻艺术的国家民间艺术杰出传承人,其作品已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砚”

独树境内黄石山东麓有砚山,产砚石。汉代时已有人雕刻砚台;唐代始兴旺;北宋时,所雕砚台已久负盛名;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他所著的《砚史》中盛赞“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墨发生光,如漆如油,岁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在《砚史》列举的26种砚石中,方城砚石在玉砚之后,位居石砚之首。黄庭坚任叶县尉,亲登黄石山,考察砚石生产情况,饱览黄石山景色,和《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七律一首,诗中称赞黄石砚“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迷邦故令成晚器,不琢元非匠石羞。”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亦为其题名“中国黄石砚”。

1993年10月,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1994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级石材金奖。2006年,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黄石砚邮票跻身“文房四宝”系列邮票,并在全国发行。2010年,黄石砚在中国第五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出,独树镇参展的黄石砚“三思砚”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国礼中心)收藏。2012年,黄石砚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石砚因沉积岩生成时的脉络有别,形成了颜色各异、多彩纷呈的鲜明特色,其种类有紫石、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等5大类。依石质色泽设计花鸟风景人物,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主办:方城县宣传网络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县凤瑞路266号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220001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35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006号

邮编:473200   举报电话: 0377-67266959      举报邮箱:fcxgo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