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中心 >>方城要闻

方城县四里店镇:复兴蚕桑产业 开通“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8-10-12

柞蚕、桑蚕业是山乡四里店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受市场经济影响,该产业一度跌入低谷,停滞不前。今年以来,在“两业”攻坚大发展浪潮中,四里店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和传统技术优势,复兴蚕桑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使这一传统产业重焕生机和活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重要的致富引领作用。

 

四里店柞蚕产业的发展,起源于县柞蚕原种一场在该镇的建立。该蚕场始建于1959年,是省内重点柞蚕原种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享誉全省,为我县蚕茧外贸出口创汇立下过汗马功劳,其昔日辉煌,至今还存留在四里店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盘活停产多年的柞蚕原种一场,重振这一传统产业。先后投资40余万元整修场房,完善基础设施。四里店镇党委、政府积极助力传统产业重铸辉煌,筹资20余万元修建了通往蚕场的水泥路,使一度沉寂的蚕场展现出希望和生机,年放养柞蚕500余亩,建起小蚕共育室25间,引进果桑45亩、农桑85亩。蚕场无偿为贫困户提供蚕种、柞坡、放养工具等,对周边农户种桑养蚕起到了有力的带动作用。

县柞蚕原种一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与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协作,改良优化传统蚕种,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培育出红、白、绿、蓝、黄等颜色的“七彩蚕”。同时,尝试进行桑蚕示范养殖,较之仅春季可放养的柞蚕来说,在室内养殖的桑蚕养殖周期更短,不受自然灾害影响,易管理、产量高,一年可养34茬。且桑蚕丝市场价格比柞蚕丝更高,经济效益更加可观。

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蚕场的示范带动下,蚕场所在的余庄村党支部认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村党支部决定率先发展蚕桑业。通过技术内引外联和出外参观学习,成立了泰林蚕业养殖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提供蚕种和技术指导,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在壮大集体养殖规模的同时,倾力帮扶回乡创业大户建起了温室养蚕大棚5个,总养殖面积达4千余平方米,宽敞的大棚一字排开,沙沙的蚕食声奏响田园创业致富曲。

紧邻养蚕大棚的桑园里,58岁的村民李荣珍手脚麻利地将硕大青翠的桑叶一捋捋采下,装袋过秤后,她兴奋地说:“今天采摘桑叶我又挣了120元,像我这年纪的人,出外打工不好找活干,现如今不出村都轻松挣到了钱。”

采桑、养蚕劳动强度不大,用工量大,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妇女都可干,余庄村刚刚发展起的500亩桑园,就已带动100余中老年群众就业。64岁的贫困户张亭立说:“我在公司喂蚕、干杂活,一年收入1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

在养蚕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的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其明说:“桑蚕生产是一个短、平、快项目,当年种养当年就可见效益,是非常适宜山乡发展的致富项目。一户贫困户,一年经营10亩成型桑园的话,年可养蚕种3040张,每张蚕种所产蚕茧收入达两千元,一年就可收益68万元。”

余庄村党支部全力帮扶贫困户发展蚕桑业,实现由单向“输血式”扶贫向增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转变,由小规模分散生产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牵头成立了桑蚕种植互助光荣合作社,吸纳无劳动能力、无脱贫项目、无致富门路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效益,目前已有1923人入社分红。

依托500亩桑园,该镇蚕桑基地拉长产业链,相继开发出桑叶茶、桑叶粉、蚕丝被等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向纵深发展。镇党委书记李华东说:“我们计划打造一个万亩桑蚕养殖基地和万亩柞蚕放养区,沿放养区建设一个高效特色农业观光园,对桑叶、桑枝、蚕茧、僵蚕等进行综合开发,游人在游览山乡自然风光的同时,可赏奇特“七彩蚕”、尝醇美桑果酒、品清香桑叶茶、购地道蚕丝品,实现一条龙多元化发展,开通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主办:方城县宣传网络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县凤瑞路266号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220001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35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006号

邮编:473200   举报电话: 0377-67266959      举报邮箱:fcxgo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