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探索联片治理模式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3-01-03
寒冬时节,走进方城县乡村,到处是一派充满活力的繁荣景象,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联片治理模式初见成效。
近年来,方城县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环保攻坚“三位一体联片治理”,精心打造乡村振兴先导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环境整治标杆区,着力走出契合方城实际、具有方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三区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精彩开局
如何合理开发,将乡镇资源优势变为脱贫致富“密码”?方城县以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等为主要创建模式,指导全县15个乡镇分别规划建设5-10平方公里的综合片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精品区,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环保攻坚“三位一体”共荣共进发展模式。
按照县级试点引领、乡镇协同推进的实施思路,方城县聘请武汉设计院、同济大学等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团队,高标准设计二郎庙镇“旅游+林果花卉种植”、杨集镇“旅游+畜牧养殖”、广阳镇“工业+龙头企业”、独树镇“红色旅游+农业产业”四大县级综合片区规划,集中资源扶持建设,其余乡镇精心规划打造各自的综合片区,构建高位推动、上下联合、全域创建的推进机制。
目前,方城县通过衔接资金、县乡财政、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各乡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10亿元,片区内建成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200余个。
创新举措,筑牢共同富裕坚实根基
在方城县,黄金梨、金木瓜、裕丹参等特色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鸿旺牧业、亚盛牧业等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
方城县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升片区支撑力、承载力、凝聚力。
该县以七峰山、七十二潭、德云山、望花湖等旅游资源和摩崖石刻、楚长城历史文化、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等文化元素为主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线路,配套完善旅游设施,探索打造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瓜果采摘、民俗文化、红色教育等体验基地,15个片区内建成4A级景区3个、文旅景区9个,计划建设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各1个。
方城县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坑塘治理”、“空心村”整治等专项行动,通过片区治理示范区带动,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时时美”“处处美”。同时,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以植树造林、创建区域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等为抓手,高标准打造100余公里国、省绿色通道,推进农村“四旁”植树绿化,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现路域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双提升”。
统筹发力,确保联片治理起势见效
方城县着力高质量项目带动,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广旅游、生态环境等重点行业部门政策资源、项目资金,重点向综合片区倾斜,先后确定综合片区示范村90个,通过衔接资金、县乡财政、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各乡镇投入片区建设资金超10亿元,片区内已建成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200余个,有效增强片区发展活力。
经过努力探索,方城县联片治理推进有力,综合片区产业龙头联农帮农成效初显,15个乡镇示范片区初见成效,四大县级示范片区成为“样板区”。
杨集镇以畜牧产业为引领,打造鸿旺牧业田园综合体,流转土地13000余亩,种植林果7000余亩,养殖规模达30万头,带动周边1.5万群众增收;小史店镇以商薯产业为支撑,发展红薯种植10万亩,吸引200余家手工作坊、电商、物流入驻;袁店回族乡建成羊肚菌种植大棚462座,亩产鲜菌700斤、收益达3万元……通过片区示范引领,各乡镇产业发展更加明晰,龙头产业带动能力更强,真正带动了农民持续稳定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方城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我们还将科学整合山水田林路、文卫社居产等资源要素,加快乡镇片区治理规划落地,力争通过2至3年努力,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方城县委书记段文汉表示。